内容摘要: 彼得一世改革肇始了俄国大规模效仿现代欧洲文明之风,以东正教信仰和东斯拉夫民间美学为主体的古罗斯文学,1740年代之后加速让位于翻译文学和模仿欧洲文学的现代俄罗斯文学。但18—19世纪之交,伴随着强调民族国家认同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波及到俄国,尤其是拿破仑以武力推广法国启蒙主义在俄国的失败、试图践行欧洲政治制度的十二党人起义不成功,以及审查制度加强,引发俄国知识界和文坛反思欧洲文明和崇拜欧洲的历史,激发文学艺术家以主体性意识对待欧洲文学,面向俄国市民重新书写历史、想象帝俄不同于欧洲的伟大性,使受法国宫廷影响的贵族审美趣味影响力下降,世俗化流行文学生命力勃发。就这样,文学艺术的生产、流通和消费机制得以重建,并在重建过程中日益彰显俄罗斯帝国之神奇、培育国民对帝俄的认同和文学自信,出现了所谓“19世纪俄罗斯文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