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: 近代中日两国对俄罗斯文学的引介,都内置于与西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,并且紧密关联着各自的现代化焦虑及其影响下的“俄国想象”。在明治时期的日本,俄国作为西方之外的另一个他者,提供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补充乃至反思、抵抗的想象;而俄罗斯文学因其在西方的影响力成为明治日本的关注对象,又在其西式现代化道路上被引为象征性的补偿。相较于此,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将西方视为绝对他者,通过中俄“相似性”话语的生产与反复,构建了一种“镜像化”的俄国想象;由此俄罗斯文学获致了合法性,成为被积极引介的外来文化资源。要而言之,中日在各自的现代化转型期,面对强势的西方他者,以截然相异的方式借助了对俄国这一对抗性话语的挪用,尝试在西方现代性之外探寻新的路径与可能性。